湄潭翠芽功效作用介绍,湄潭翠芽的制作方法,湄潭翠芽的泡法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湄潭翠芽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湄潭翠芽的制作方法有哪些?湄潭翠芽的泡法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
 

    湄潭翠芽功效作用及介绍

    湄潭翠芽的介绍

    湄潭翠芽又叫湄江茶,因为生长在湄江边上而得名,湄江茶在我国可以说是一款老茶了已经经历过60年的风风雨雨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茶中之圣—陆羽就曾经在自己亲自撰写的“茶经”之中提到过湄江茶,湄江茶饮之有股淡淡的清香入喉非常的爽口可以说是回味无穷啊。所以很多人都选择用湄江茶作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

    湄潭翠芽的功效

    湄江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长期饮用可以改善人体身体状况有利于人体的身体健康。饮用湄江茶可以帮助您在长途的开车过程中保持头脑清醒,保护您的生命健康。而且长期饮用湄江茶还可以改善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的流畅更加畅通,防止老年病的发生。饮用湄江茶还可以降血压哦!

    湄潭翠芽的品级分类

    湄江茶按照所采茶叶的品质不同所分的品级也不同,一般湄江茶叶都会选择在清明前后采摘,这个时候是湄江茶品质最好的时候。按照所采茶叶的品级湄江茶分为两种一种是特级茶品一种是一级茶品,特级茶品采用的是一芽一叶的标准芽必须大于叶,而一级茶品采用的是一芽二叶的标准。特级茶品的形成,采回的茶叶放在通风条件好的地方自然风干。
 

    湄潭翠芽的制作方法

    杀青

  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

  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二炒

  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70℃,投入300-400克摊凉叶,先用抓、抖、拓手势。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为主的手势,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历时约15-20分钟。二炒叶经30-40分钟摊凉回潮,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去碎末。

  辉锅

  目的是定形、干燥。当锅温50℃左右,投入250-300克二炒摊凉叶,先采用抓、抖手势,后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达足干时,动作应轻巧,轻抓、轻磨、轻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4%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防受潮。
 

    湄潭翠芽的泡法

    茶水比例

  湄潭翠芽茶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 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湄潭翠芽茶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湄潭翠芽茶的有效成分。

  泡茶水温

  水温高低是影响湄潭翠芽茶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湄潭翠芽茶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

  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湄潭翠芽茶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

  水温87.7℃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

  用煮渍法沏茶,可使湄潭翠芽茶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湄潭翠芽茶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 (40-50℃)冲泡,尽量减少湄潭翠芽茶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冲泡时间

  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 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 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

  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湄潭翠芽茶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时间可适当缩短。

  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湄潭翠芽茶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

  置茶有序

  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湄潭翠芽茶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湄潭翠芽茶,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湄潭翠芽茶,则为上投法。不同湄潭翠芽茶,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

  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湄潭翠芽茶,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冲泡次数

  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

  一是充分利用湄潭翠芽茶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湄潭翠芽茶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湄潭翠芽茶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


分享到QQ 分享到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