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历史与古琴的市场价格
发布日期:2022-02-23 23:01:06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在上古时期,它曾经长时间被奉为「礼器」,是在国家重大的仪式中演奏的乐器,和用於娱乐的普通乐器完全不同。古琴受到中国传统知识份子──士大夫阶层的喜爱。他们认为欣赏和弹奏古琴是文人的情操、修养、人格的重要标志。在四种基本的人文修养「琴、棋、书、画」中,古琴位列第一。
古琴的历史
古琴的历史
古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艺术观。琴一般身长三尺六寸五分,以对应一年的三百六十五天;琴面圆而隆起像天,琴底方而平展像地;琴头、琴项、琴肩、琴身、琴尾,状如人形,以像人。古琴的制作工艺精密而复杂,使琴能够历经久远的年代而不会开裂。现存的古代古琴有早至唐朝制作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著名的「四大名琴」包括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号钟」、战国时期楚庄王的「绕梁」、西汉司马相如的「绿绮」和东汉末年蔡邕的「焦尾」。每张名琴都有自己的故事。传说,「焦尾」是东汉文学家及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当年蔡邕路过吴县,看见有人正在做饭,架起一口大铁锅,下面正在烧火,柴火在烈焰中劈啪作响。他发现一块上好的梧桐木正在燃烧,於是不顾火势猛烈,救出了一段尚未完全烧毁的梧桐木。他将这木材制成了一张七弦琴,制成後琴音不凡。因琴尾还有烧焦的痕迹,故取名为「焦尾」。
琴家的故事和琴曲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着名琴曲《高山流水》的缘由,记载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列子》一书中。俞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琴。伯牙鼓琴的时候,心中出现了泰山的形象,子期马上说:「多麽好啊!巍峨高峻,您要表达的是泰山!」伯牙心中又出现流水的景象,子期又说:「多麽浩荡啊,您在想着流水!」伯牙所想表达的,子期都能非常准确地领会。後来锺子期去世,伯牙就摔碎了自己的琴,终身不再弹了。这就是「知音」一词的来历。後来,这首曲子被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支独立的曲子演奏。
历代流传下来的古琴曲谱有三千多首。与西方乐谱不同的是,古琴谱记录的不是音高和曲调,而是演奏时左右两手的手法和次序。只要按此正确演奏,旋律就会自然地流泻而出。学会演奏古琴比较容易,但是要领略其中的文化内蕴、达到较高的水准则需要多年的练习。
大约在公元600年,即中国的隋朝,古琴即已传入朝鲜。唐朝时,随着日本向中国派遣的遣唐使大量回国,古琴、琴谱、琴书都被源源不断地带到日本。日本正仓院和东京博物馆至今收藏有唐代的古琴。中国最早的一支琴曲曲谱《碣石调?幽兰》,就是保存在日本,清朝末年经发现後,又传回中国的。
2003年,中国的古琴获准列为「联合国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6、琴弦
目前古琴弦分三种:丝弦、合成丝弦(名为冰弦)、钢弦
丝弦
古人便是用丝弦的。丝弦是由蚕丝做成,工艺复杂,目前市面上的丝弦“可以用的”:主要是太古丝弦、吴声丝弦、鸟语屋日本丝弦。(最近均天坊也出了丝弦,未使用过,不知如何)
太古丝弦如今已不生产,原先四百一套的标准弦如今都在藏家手中卖三千,精制加粗什么的,更是稀有了。
吴声丝弦是我目前在用的,分为普通、精制、特研。都是明码标价,我就不赘述了。吴声的特点是,每次弹完不用松弦,下次弹变化不大,只需微调;手感细腻。
玄一丝弦台湾李孔元老师研制,长春丝庐琴室代理,一四年八月份刚开始出售。有标准、加重两种。据用过的琴友描述是非常好的,答主也预定了,期待试用。
日本鸟语屋丝弦适合丝弦初用者,因为没有横缠的丝故曰不易脱丝,弹性也大,肉感足。因包含关税,价格较高。
丝弦是有生命的。弹古琴追求到后来,无非是要用丝弦的。
然而一套丝弦的寿命是三到七年,看你如何保养。
合成丝弦,指的是龙人的合成丝弦,称为冰弦,是用尼龙丝与蚕丝合成的、结构与丝弦相同的弦。模仿丝弦的手感,但仍较硬(比钢弦软),生气不足,声音较闷,也不敏感,适合初学者。龙人官网明码标价。
钢弦,有好有差,好的钢弦极为敏感细腻,弹琴时最细微之处也会被放大,比合成丝弦更具有生气,所以好的钢弦亦可作检验或精研琴技之用。差的钢弦就不必多说了,就像拉钢锯,有的像吉他(无贬义)。(曾有一琴友花四千买了一张拉钢锯似的钢弦油漆无灰胎琴,被我们戏称为“电锯惊魂”,哈哈。)
二、这张琴是什么时候做出的?
1、若是按如上古法制作的琴,若在七八年前,五千还可以买到。
若是现在做的琴,五千根本不可能!!(就像玻璃种翡翠镯子,卖五千你信么,价格差得太离谱,不是水沫玉就是玻璃渣子)
2、如果真是七八年前花几千买来的琴,现在也不可能卖这个价。
因为古琴年年都在涨,那时候五千,现在应当涨到至少两万八以上,除非是音质实在很不好的琴,才涨到一万多。
或许这个老师真的跟你关系很好,要平转你呢?
古琴为什么年年都在涨?
1、古琴的声音越弹越好,若一张琴弹了几年,音质要比刚做出来好很多很多。所以古琴是要养的。
而古琴的价值是以其声音来定的。所以声音变化后,一下子涨个几倍乃至十倍,都不是没有可能。(但这需要好运~ 一般的古琴声音平稳变化就不错了)
如果一张琴一直放着不弹,声音也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
2、古琴就算声音不变好,根据这个市场也是每年都在涨。
至少,一张古法新琴,如今三万左右的这个等级,五年前只要一万左右啊!
所以买琴要趁早!!!
----------------------------------------------------------注-----------------------------------------------------------
以上关于价格讨论只是针对目前市场,其有时效性!
价格都是虚名,关键是琴好不好。所以学会辨琴是最重要的,价格影响因素再多,大趋势也是轮回的,即便是在我答案里所说的,也只是目前的市场而已。所以,用心学习,多见识琴,多体会古人总结的,在现实中找那些感觉,就会越来越明辨。(关于琴怎么做的,只是为了加深理性认识,用以辅助感性认识与直觉判断)分辨琴的真正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价格,生在什么年代,就得看什么年代的市场,至于风气什么的再愤恨抱怨痛呼无奈也没用,除非你能撼动或影响大环境,抑或你能把握市场走势,再或者您是幸运儿。
所以外在价格什么的都是虚妄的,关键你要会认琴,这才是真正该专注的。再者,看缘分。
古琴价格
一、现在市面上,按古法制作的古琴,能弹得了的,一般是在三万。
为什么这么贵呢?
先看看一张古琴的制作工艺及材料:
(注意是古法制琴!!!)
1、选材
古琴的木头,通常是砍下以后放了三百年的老木头,一般来源是拆福建与安徽的老房子。
现在老房子越来越少,安徽已经不准老木头出境(不过斫琴的大师们总有门路弄出来的),有的斫琴师已经开始从国外进口三百年以上的老木头。
首先原料已是难得。
(关于古琴的面板和底板还分阴阳,古人说一般面板为桐木,底板为梓木。如果木头够老,则对木头种类要求不大,(老棺材木除外)投入水中,浮为阳,为面板;沉为阴,为底板。
而现在,古人说的“凤非梧桐不栖”的老梧桐木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位斫琴师还有几块房梁旧料,我当然不能告诉您是哪位,因为桐木琴音质好,我还要攒钱买^_^
现如今一般用泡桐、杉木的多(当然杉木古人也用))
在现代制琴,即使是如此难得的老木头,还需要一道检验,即使放在极热、极冷、极干的室内模拟环境下存放一段时间,看其是否会开裂。(这段说得比较笼统,具体数值,掌握在斫琴师手里)
很多南方琴拿到北方都会开裂,甚至也有同一地方弹一两年就开裂的情况,这和材料有最直接的关系。我曾见过一位琴友从网上购得的一张四千多的琴,在东北弹一个多月后,面板、底板都从琴头裂到了琴尾。。。这便明显是,木头年份过短导致的。
此外,材料与音质也直接相关。沉放几百年的老木头,其结构会产生很大变化。一般老木头做的琴,弹出的按音、散音松透深沉,共鸣久久不止,泛音清脆坚实。四字“轻、松、脆、滑”可概括。年份短的木头做琴,声音首先体现在“闷”上,不透不松不坚不清。
2、做形
关于一张琴做得是否雅致主要看斫琴师的审美,也能影响其价格,比如王鹏的蕉叶,李明忠的仲尼。。。这个就不多说了。
3、灰胎
灰胎是大漆与鹿角霜的混合物,要上六道灰胎。
每道都要等其干后再上下一道,每次等上三个月(均数),前后要一年半的时间。
灰胎需要用硬度高又透音效果好的材质,并且同时具有抑制声音的作用。它可以改变木头的振动,使得低频表现更好。不上灰胎的木胚琴,松透有余,厚重不足。
(古琴作为漆器的角度,灰胎的作用是可以使它存留千年,保护木胚,不裂不坏。)
很多人说古琴声音小,因此“不如古筝等乐器好”。其实古琴若想把声音做大,只要少上几道灰胎,把面板和底板都变薄,腹腔变大,声音就大了。
但这还是古琴吗?
古琴本身体现一个“中”道,“中正雅和”是对古琴乐的最基本描述。
悦心而不惑于悦耳,悦己而非娱人(关于休生养性之用,这里就不延伸了)。
而整张古琴做好要三年,可想仅是时间便是不得了的成本。而有的名家会用更长的时间,譬如李某斫琴师甚至用十五年做他的仲尼,也不怪要卖三十万以上了。(这里并不是说所有的名家卖得贵都是有道理的,比如某斫琴师最低的工厂琴也卖八万就是在卖品牌了,亲斫琴卖一百多万就是在卖名气了。)
关于灰胎的材质,自然还有很多,然而鹿角霜是对声音的改善效果是最好的。当年大圣遗音在大清宫库房淋了好多年的雨都没有坏,也正是由于鹿角霜灰胎的功效。
很多清朝民间的琴,灰胎是低成本的瓦灰做的,所以到了现在,即便是老琴,它们的声音也非常一般。
4、大漆
上完灰胎之后,再上一遍大漆。
大漆是天然漆树流下生漆,最初是白色,经氧化成红色—红黑色—趋近黑色。
为什么要涂大漆呢,古琴能保存千年,便是灰胎和大漆的功劳。
大漆可以防火、防水、防酸、防碱。古代的好的家具、物件会涂灰胎和大漆,有的也只涂大漆。(我曾看到故宫被踏破的门槛上,明显的厚厚的灰胎和大漆)。漆器从中国传进日本,导致了JAPAN(漆器)的由来。
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的乐器,第一是古琴(一千多年,现存最早的琴是唐琴,据说私人藏家手中有晋琴),第二是小提琴(三百年,因其传统工艺也涂大漆)
那么现在,通常几千的琴,基本上的是油漆。闻一闻还能闻到油漆味儿。
最好的检验方法是:拿打火机烧一烧漆面。若不让你烧或者是烧出怪味儿。。。就绝对是有问题了。(答主本着实验精神亲自试验过,大漆确实烧不坏,完全无影响)
为什么这么贵呢?
先看看一张古琴的制作工艺及材料:
(注意是古法制琴!!!)
1、选材
古琴的木头,通常是砍下以后放了三百年的老木头,一般来源是拆福建与安徽的老房子。
现在老房子越来越少,安徽已经不准老木头出境(不过斫琴的大师们总有门路弄出来的),有的斫琴师已经开始从国外进口三百年以上的老木头。
首先原料已是难得。
(关于古琴的面板和底板还分阴阳,古人说一般面板为桐木,底板为梓木。如果木头够老,则对木头种类要求不大,(老棺材木除外)投入水中,浮为阳,为面板;沉为阴,为底板。
而现在,古人说的“凤非梧桐不栖”的老梧桐木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位斫琴师还有几块房梁旧料,我当然不能告诉您是哪位,因为桐木琴音质好,我还要攒钱买^_^
现如今一般用泡桐、杉木的多(当然杉木古人也用))
在现代制琴,即使是如此难得的老木头,还需要一道检验,即使放在极热、极冷、极干的室内模拟环境下存放一段时间,看其是否会开裂。(这段说得比较笼统,具体数值,掌握在斫琴师手里)
很多南方琴拿到北方都会开裂,甚至也有同一地方弹一两年就开裂的情况,这和材料有最直接的关系。我曾见过一位琴友从网上购得的一张四千多的琴,在东北弹一个多月后,面板、底板都从琴头裂到了琴尾。。。这便明显是,木头年份过短导致的。
此外,材料与音质也直接相关。沉放几百年的老木头,其结构会产生很大变化。一般老木头做的琴,弹出的按音、散音松透深沉,共鸣久久不止,泛音清脆坚实。四字“轻、松、脆、滑”可概括。年份短的木头做琴,声音首先体现在“闷”上,不透不松不坚不清。
2、做形
关于一张琴做得是否雅致主要看斫琴师的审美,也能影响其价格,比如王鹏的蕉叶,李明忠的仲尼。。。这个就不多说了。
3、灰胎
灰胎是大漆与鹿角霜的混合物,要上六道灰胎。
每道都要等其干后再上下一道,每次等上三个月(均数),前后要一年半的时间。
灰胎需要用硬度高又透音效果好的材质,并且同时具有抑制声音的作用。它可以改变木头的振动,使得低频表现更好。不上灰胎的木胚琴,松透有余,厚重不足。
(古琴作为漆器的角度,灰胎的作用是可以使它存留千年,保护木胚,不裂不坏。)
很多人说古琴声音小,因此“不如古筝等乐器好”。其实古琴若想把声音做大,只要少上几道灰胎,把面板和底板都变薄,腹腔变大,声音就大了。
但这还是古琴吗?
古琴本身体现一个“中”道,“中正雅和”是对古琴乐的最基本描述。
悦心而不惑于悦耳,悦己而非娱人(关于休生养性之用,这里就不延伸了)。
而整张古琴做好要三年,可想仅是时间便是不得了的成本。而有的名家会用更长的时间,譬如李某斫琴师甚至用十五年做他的仲尼,也不怪要卖三十万以上了。(这里并不是说所有的名家卖得贵都是有道理的,比如某斫琴师最低的工厂琴也卖八万就是在卖品牌了,亲斫琴卖一百多万就是在卖名气了。)
关于灰胎的材质,自然还有很多,然而鹿角霜是对声音的改善效果是最好的。当年大圣遗音在大清宫库房淋了好多年的雨都没有坏,也正是由于鹿角霜灰胎的功效。
很多清朝民间的琴,灰胎是低成本的瓦灰做的,所以到了现在,即便是老琴,它们的声音也非常一般。
4、大漆
上完灰胎之后,再上一遍大漆。
大漆是天然漆树流下生漆,最初是白色,经氧化成红色—红黑色—趋近黑色。
为什么要涂大漆呢,古琴能保存千年,便是灰胎和大漆的功劳。
大漆可以防火、防水、防酸、防碱。古代的好的家具、物件会涂灰胎和大漆,有的也只涂大漆。(我曾看到故宫被踏破的门槛上,明显的厚厚的灰胎和大漆)。漆器从中国传进日本,导致了JAPAN(漆器)的由来。
世界上保存时间最长的乐器,第一是古琴(一千多年,现存最早的琴是唐琴,据说私人藏家手中有晋琴),第二是小提琴(三百年,因其传统工艺也涂大漆)
那么现在,通常几千的琴,基本上的是油漆。闻一闻还能闻到油漆味儿。
最好的检验方法是:拿打火机烧一烧漆面。若不让你烧或者是烧出怪味儿。。。就绝对是有问题了。(答主本着实验精神亲自试验过,大漆确实烧不坏,完全无影响)
5、小部件(岳山、承露、轸池、琴轸、冠角、雁足、琴徽)
这些地方,琴徽通常用:螺钿(就是贝壳)、铜、银、金、象牙、玉石。。。(按个人喜好)
其它部件,最常见是用硬木。
而其中琴轸、雁足,亦常用玉石、犀牛角、象牙等材料。
古人曾说一张琴的最高配置是“金徽玉轸”。琴轸、雁足都是可以后来换的,若用好器自然需好琴。不过换雁足的材料会使古琴音质有些许改变,一般来说雁足若从硬木换成玉,音质会更加清越,但也有与预期不同的,有的琴就是需要硬木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这是根据琴琴本身来配的。
这些地方,琴徽通常用:螺钿(就是贝壳)、铜、银、金、象牙、玉石。。。(按个人喜好)
其它部件,最常见是用硬木。
而其中琴轸、雁足,亦常用玉石、犀牛角、象牙等材料。
古人曾说一张琴的最高配置是“金徽玉轸”。琴轸、雁足都是可以后来换的,若用好器自然需好琴。不过换雁足的材料会使古琴音质有些许改变,一般来说雁足若从硬木换成玉,音质会更加清越,但也有与预期不同的,有的琴就是需要硬木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这是根据琴琴本身来配的。
6、琴弦
目前古琴弦分三种:丝弦、合成丝弦(名为冰弦)、钢弦
丝弦
古人便是用丝弦的。丝弦是由蚕丝做成,工艺复杂,目前市面上的丝弦“可以用的”:主要是太古丝弦、吴声丝弦、鸟语屋日本丝弦。(最近均天坊也出了丝弦,未使用过,不知如何)
太古丝弦如今已不生产,原先四百一套的标准弦如今都在藏家手中卖三千,精制加粗什么的,更是稀有了。
吴声丝弦是我目前在用的,分为普通、精制、特研。都是明码标价,我就不赘述了。吴声的特点是,每次弹完不用松弦,下次弹变化不大,只需微调;手感细腻。
玄一丝弦台湾李孔元老师研制,长春丝庐琴室代理,一四年八月份刚开始出售。有标准、加重两种。据用过的琴友描述是非常好的,答主也预定了,期待试用。
日本鸟语屋丝弦适合丝弦初用者,因为没有横缠的丝故曰不易脱丝,弹性也大,肉感足。因包含关税,价格较高。
丝弦是有生命的。弹古琴追求到后来,无非是要用丝弦的。
然而一套丝弦的寿命是三到七年,看你如何保养。
合成丝弦,指的是龙人的合成丝弦,称为冰弦,是用尼龙丝与蚕丝合成的、结构与丝弦相同的弦。模仿丝弦的手感,但仍较硬(比钢弦软),生气不足,声音较闷,也不敏感,适合初学者。龙人官网明码标价。
钢弦,有好有差,好的钢弦极为敏感细腻,弹琴时最细微之处也会被放大,比合成丝弦更具有生气,所以好的钢弦亦可作检验或精研琴技之用。差的钢弦就不必多说了,就像拉钢锯,有的像吉他(无贬义)。(曾有一琴友花四千买了一张拉钢锯似的钢弦油漆无灰胎琴,被我们戏称为“电锯惊魂”,哈哈。)
二、这张琴是什么时候做出的?
1、若是按如上古法制作的琴,若在七八年前,五千还可以买到。
若是现在做的琴,五千根本不可能!!(就像玻璃种翡翠镯子,卖五千你信么,价格差得太离谱,不是水沫玉就是玻璃渣子)
2、如果真是七八年前花几千买来的琴,现在也不可能卖这个价。
因为古琴年年都在涨,那时候五千,现在应当涨到至少两万八以上,除非是音质实在很不好的琴,才涨到一万多。
或许这个老师真的跟你关系很好,要平转你呢?
古琴为什么年年都在涨?
1、古琴的声音越弹越好,若一张琴弹了几年,音质要比刚做出来好很多很多。所以古琴是要养的。
而古琴的价值是以其声音来定的。所以声音变化后,一下子涨个几倍乃至十倍,都不是没有可能。(但这需要好运~ 一般的古琴声音平稳变化就不错了)
如果一张琴一直放着不弹,声音也是没有多大的变化的。
2、古琴就算声音不变好,根据这个市场也是每年都在涨。
至少,一张古法新琴,如今三万左右的这个等级,五年前只要一万左右啊!
所以买琴要趁早!!!
----------------------------------------------------------注-----------------------------------------------------------
以上关于价格讨论只是针对目前市场,其有时效性!
价格都是虚名,关键是琴好不好。所以学会辨琴是最重要的,价格影响因素再多,大趋势也是轮回的,即便是在我答案里所说的,也只是目前的市场而已。所以,用心学习,多见识琴,多体会古人总结的,在现实中找那些感觉,就会越来越明辨。(关于琴怎么做的,只是为了加深理性认识,用以辅助感性认识与直觉判断)分辨琴的真正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价格,生在什么年代,就得看什么年代的市场,至于风气什么的再愤恨抱怨痛呼无奈也没用,除非你能撼动或影响大环境,抑或你能把握市场走势,再或者您是幸运儿。
所以外在价格什么的都是虚妄的,关键你要会认琴,这才是真正该专注的。再者,看缘分。